近日,《中国联合商报》从国家电网公司获悉,淮南——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项目已于27日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核准。随着此次特高压项目的“解冻”,电力设备拐点或将来临。
特高压“解冻”
我国第一条特高压输电示范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输电示范工程于2009年投运至今,业界对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安全性与经济性一直争论不断,因此第二条淮南—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项目比预期推迟了3个月才通过核准。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表示:“这一工程获得国家核准,标志着特高压交流工程加快了发展步伐。”另据知情人士透露,另一交流特高压工程锡盟—南京输电线路或将于下月获得国家发改委的“路条”。
据了解,淮南—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起于安徽淮南变电站,止于上海沪西变电站,线路全长656千米,静态总投资185.36亿元,由安徽、浙江、上海电力公司共同出资建设。其工程规模要比第一条晋东南—南阳—荆门输电示范工程项目大一半以上。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微博)认为,目前特高压交流电项目还处在发展阶段,国家发改委会陆续批准以后的项目。
从短期来看,特高压交流电项目可以有效缓解“西部窝电、东部缺电”的情况。统计数据显示,东部11个省市出现2000多万千瓦电力缺口的同时,内蒙古、东北、西北等地却被曝有严重的“窝电”现象。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交流特高压投资规划将达2600亿元。中国是目前唯一建设商业化应用特高压输电网络的国家,以解决能源主要分布地与主要消费地不一致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问题。
不过,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对淮南—上海项目提出了异议。他表示,特高压主要应该用于长距离、大功率的输送,从淮南到上海的距离是没必要用特高压的,这应该是一种实验性的项目。
周大地同时表示,如果淮南到上海项目只是长距离运输的一部分,即与以后的长距离特高压项目衔接的话,其经济性倒是可行的。
“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是特高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毕竟正在运行的线路只有一条,安全性和经济性仍有待观察。”林伯强如是说。